
生活方式是一个内容相当广泛的概念,它包括人们的衣、食、住、行、工作、娱乐等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价值观、道德观、审美观,以及与这些方式相关的各个方面。生活方式深刻且长久地影响人体的体质水平和健康状况。全面改善生活方式,提升个体体质水平,是对抗各类型疾病的根本措施。
为了提升个体健康状况,无论是对抗传染性疾病,还是预防非传染性疾病,都需要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。
一、良好的作息习惯
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中国和其他国家扩散迅速,宅在家里成了最安全的方式。在家看电视,一看看到凌晨两三点,时间有的是,一睡睡到中午12点,作息都颠倒了,很多人都成了“后起之秀”。这种颠倒的生活作息对身体健康是有害的。
第一,经常熬夜最容易疲劳、精神不振。人体的免疫力也会跟着下降,相比规律睡眠的人,经常熬夜的人更易患感冒、胃肠道感染、过敏等病症。
第二,长期熬夜还会导致睡眠质量下降、健忘、焦虑不安、反应速度下降等神经症状,过度熬夜会使神经系统功能紊乱,智力水平、注意力集中的能力和决策能力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,大脑单位时间内能摄入的信息量减少将近一半。
第三,对呼吸系统的“毒害”。不活动的空气中含有大量细菌、病毒、二氧化碳和尘粒,这对呼吸道的抗病能力有不良影响。例如,卧室里的空气在早晨时最浑浊,应定时通风换气。
第四,熬夜和睡眠质量不佳对儿童青少年影响更大。研究表明,睡眠质量差的儿童生理功能、情感功能、社会功能、在学校的表现、生活质量等方面均较差。同时,睡眠不足也会影响身高增长。
第五,睡得越少,越容易发胖。研究发现:当睡眠时间小于8小时,增加的身体质量指数(BMI)与减少的睡眠时间成正比,也与减少的血清瘦素含量和增高的血清胃饥饿素成正比。在青少年中,睡眠时间每减少1小时,血清瘦素含量就会下降 0.06 个单位,而血清瘦素含量下降则会导致身体质量指数增加,即每天睡眠少于8小时,睡得越少,越容易饿,也越容易长胖。
第六,晚上熬夜,早晨不起床,导致大便不规律,易形成便秘。
第七,破坏人体稳定的生物钟,不利于疫情解除后尽快投入工作。人体激素的分泌是有规律的,赖床者体内生物钟节律变乱,白天激素水平上不去,夜间激素水平下不来,让人饱尝夜间睡不着,白天心情不悦、疲惫、打哈欠等“睡不醒”的滋味,不能在疫情解除后精力饱满地投入到工作中。
第八,睡眠影响人体的免疫功能。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的免疫学家贝里·达比 教授经研究认为,睡眠与提高免疫力和抵抗疾病的能力有关。人体进入睡眠状态时,会分泌大量与代谢和免疫有关的激素,免疫系统在活跃地工作,杀死病菌、修复伤口等。如果睡眠不足,不但身体疲劳得不到恢复,还会由于激素合成不足, 造成体内内环境失调、免疫功能降低。
建议大家做到保持规律的生活习惯,不要熬夜,不要睡懒觉。成年人23:00到次日7:00是睡眠的最佳时段。儿童青少年需要更早一些入睡,保证每天9~10小时的睡眠。
二、体育锻炼+体力活动
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,几十年前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许多体力活动逐渐消失,静坐类的工作和娱乐方式越来越多,导致现代人体力活动水平明显下降,日常能量消耗骤降。同时,各类高热量食物供给充足,人们可以轻松地得到超量的美味食物,导致热量摄入过量。但遗憾的是,现代人的基因与几千年前的古代人没有多少差别,而那时的人几乎是每天户外劳动8~10小时,摄取食物较少,且以低糖高纤维素食物为主,食物加工方式也比较简单。已经适应了这样“简单”生活的人类基因,面对突变的现代生活方式,就产生了大量失配性疾病——人类古老基因与现代生活方式不同步引发的各类疾病,如2型糖尿病、某些类型心脏病、近视、痛风、哮喘、高血压、焦虑、失眠、抑郁、注意力缺乏、多动症、某些癌症、慢性疲劳综合征、乳糖不耐受等。
因此,在无力改变现代生活环境的前提下,只能积极改变自身的生活方式,坚持体育锻炼,尽量增加现有生活中的体力活动。对于现代人来说,体力活动(体育锻炼)与吃饭、喝水一样,是身体健康的基础保障。
三、饮食
膳食营养是体质健康的重要基础,青少年阶段身体生长迅速,要注意营养素合理搭配。三餐中应首先确保糖、脂类(不饱和脂肪酸为主)和优质蛋白质的供应。合理安排一日三餐,其中早餐要营养,至少应包括4~5种食物;午餐要丰富,至少应包括5~6种食物;晚餐要易消化,至少应包括4~5种食物。每一餐都应有主食和副食,主食做到粗细搭配,副食应兼有动物性食物和植物性食物,并注意干稀搭配。
四、减少久坐
久坐不动,不利于血液循环,容易诱发心血管疾病,对下肢血管尤为不利。久坐也会造成直肠肛管静脉扩张,血液淤积,致使静脉曲张,并可能患痔疮,发生肛门疼痛。长时间坐姿是颈椎、腰椎发病的重要诱因。
国内外多项研究证实:保持长时间(1小时以上)坐姿后,5~10分钟的活动即可产生良好的健康收益。因此,建议广大读者在工作中养成打断久坐的习惯,可以起身去趟洗手间、接杯水喝、伸伸懒腰、做20个站姿提踵等。
五、压力管理
现代生活节奏越来越快,我们大家被裹挟在越来越快的时代洪流中,独善其身似乎不可能。工作、学习、生活、个人发展、他人升迁……都给我们带来紧迫感,令人紧张,压力倍增。较长时间承受较大的压力,会给人的身心带来较大的伤害,容易诱发溃疡、心脏病、高血压、肥胖、抑郁等疾病。
压力的来源:
第一,重要生活事件。
第二,生活小困扰。
第三,灾变事件,包括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,如这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导致的疫情。
第四,长期的社会事件,交通拥挤、环境污染、经济不景气、社会治安不好等。
第五,心理困扰,指个人心理因素的困扰。
第六,学习、就业、升职、他人进步带来的竞争压力。
希望每个同学都能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,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!